三、神話

(一)起源:


源自成人的神話。

(二)定義:

神話,是原始人不自覺地解釋種種自然現象及社會狀況,表現他們對征服自然、改造自然及生活的奮鬥和願望的幻想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 (三)分類:

- 活物故事:指原始人在物我混同意識下所創造的有關動植物、無生物等活物的幻想神話。
- 解釋自然現象神話:常把自然現象及自然物發生或形成,予以初步的擬人化。如:雷鳴和閃電。
- 開天闢地神話:女媧煉石補天、盤古開天闢地
- 創造人類神話:女媧搏黃土造人、洪水朝天
- 推原神話:推究事物本源的神話,又包括:物種起源;風俗神話 與各族始祖誕生神話。
- 征服自然神話:夸父追日、精衛填海、愚公移山、后羿射日

(四)特質:

1.神奇浪漫的幻想情境:
盤古垂死化身神奇浪漫的幻想,不但強化了神話的詭異氣質,更開啟了後世寓言、童話以幻想為創作核心。
2.性格宏偉的人物形象:
鯀治水失敗,被天帝所派來的祝融給殺了,死後三年,生出兒子禹,來消除水患。
神話中性格宏偉的人物形象,可以說是後代文學創塑典型人物的濫觴。
3.擬人誇張的敘述手法
光是擬人化,還不至於使神話產生這麼大的魅力。隨著誇張技巧的運用,神話就更顯得精彩迷人了。誇張的技法,越到晚期的神話,越是集中、精采。神話中的擬人及誇張手法的運用,起源於原始人不自覺的幻想意識,本是無心插柳的戲法,卻成為後世文學藝術的重要手法,尤其對於寓言和童話,更形成了一脈相承的唯美傳統,它們的魅力,也因此而歷久常新。

(五)創作技巧:

 1.用心?求整理神話素材:
夸父追日《山海經.大荒北經》
《山海經.海外北經》
《山海經.中山經》
《列子.湯問》
將夸父死後的影響,做了更深切的引申發揚。

2.人物形象的描繪要深刻:
蘇樺〈追太陽的夸父〉
夸父每天每天地追著馬跑、跑、跑。跑的次數多了,夸父不但練得跟馬一樣地能跑,有時候,甚至比馬跑得還要快。「夸父不但跑得比馬快,恐怕都要趕過飛鳥了! 」
他像飛一般地,跑過草原,跑過高山,跑過深谷,跑過森林。
3.情節安排力求精彩動人:
夸父突然覺得他的兩片嘴唇就像快要著化的乾柴一樣,熱渴得很厲害。「咕嚕!咕嚕! 」一喝,就把河裡的水統統喝乾了。
4.故事要能發揚象徵意義:
每個神話的母題,都有它所隱含的象徵意義。

另一個夸父追日的版本:
夸父為北方國家的一個壯漢,頑皮的太陽神架馬車卻不繞道北方,害得夸父的家鄉沒有太陽照耀,以致五穀不生,人民飢餓生病。
為了讓太陽照耀自己的家鄉,夸父乞求太陽,太陽卻要求夸父跟它比賽賽跑,於是展開一陣追逐。
夸父不幸跑輸了,最後渴死了。死後,土地上長出桃子,讓後人可以解渴。天神知道後,受其感動,便助他完成其遺志,命令太陽必須普照大地,夸父也成為英雄。

(六)名家名作:

蘇樺 虹從哪裡來(推原神話)
蘇樺 陀螺墾地(開闢天地神話)